第9期杂志来了!如何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优秀思政教师成长记、人工智能与教育 …… | 新刊速递
民小编说
传递五四精神,汇聚青春力量。本期重点关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全文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人民日报社评;继续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办好中小学思政课和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专题推出深度好文。
本期我们还关注了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美育刚性落地、儿童的写作、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等话题、
只等您打开杂志,细细品读~~
时政 |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的六点希望,极大地鼓舞了新时代中国青年。
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评论员)| 社评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广大青年需要深刻理解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点希望,如何理解?怎样去做?本文指引了清晰的方向。
爱国是渗入血液的情怀(于漪)|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我和我的祖国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峥嵘岁月,著名教育家、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改革先锋”荣誉称号的于漪老师心潮澎湃,人民创造的无数伟大业绩与精神力量,不断给她心灵以良好的滋养,激励她一辈子奋然前行,努力争取做一名让祖国放心、人民信赖、学生喜爱的好教师。
从跨教不同学科,到精于语文教学,于漪老师如何做到让学生感觉听她的课“简直是享受”?为国育人育才是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在这个问题上,于漪老师有哪些深刻见解?
普通高中思政课如何坚持“八个相统一”(李晓东)| 办好中小学思政课
坚持“八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要求,也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根据。如何从历史方位、国际形势、课程改革、时代价值等视角更好地认识“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意义?如何准确地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紧密相联?在课改探索中践行“八个相统一”要求的落脚点是什么?本篇将为您详细讲述。
把思政课做成育人的大事业——记高中思政课教师陈明青(冀晓萍)| 办好中小学思政课
“我要做的思政老师,不是只读教材的思政老太太,我要引导学生的未来走向。”本文详细讲述了华师大一附中思政教师陈明青的心路历程和专业成长,她坚持推行“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的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理念是如何产生和实施的?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两位“重要人物”如何培养她的耐力?从上海“双名工程”的主动“留级生”到主持人,她一直孜孜以求的是什么?本文您将认识一位在思政学科做出大文章的高中优秀思政教师。
吴又存:被学生喜欢的秘密(程路 陈刚)| 办好中小学思政课
如果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教学素材,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在初中思政课上,吴又存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他始终坚信:老师如果有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经历,可能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不仅如此,诗歌、影片、文化艺术……,凡是能够将教材“活化”的素材,吴老师都做了细心的分类和准确的运用。他如何增强思政知识的”厚度“?怎样在思政课堂上以真情感染学生?又是怎样逼着自己改变羞于开口的性格,变成今天站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名师?一起来看看。
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刘良华 师保国 罗劲)|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人们产生新颖且有价值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提高综合素质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文来了解:创新思维分为哪四层含义?如何更好地用知识优势来破除解决问题思维定式?人格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如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创造好的环境,并在原则和底线上把好关?
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校园足球的育人理念如何去挖掘?架构校园足球特色课程,特色在何处?“X+1”的课程渗透与融合是怎样做到的?最终要实现的足球文化育人目标有几个维度?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足下有规矩、心中有方圆》一文。
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教育(余清臣)| 思想库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图景①
知识是人类个体认识世界建构的核心部分,在人工智能时代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时代的出现改变了知识教育价值定位的基本格局,使其传统形式面临着知识数量过剩、变化太快和性格凸显的三重冲击。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教学一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角色和素养提出了什么新要求?让我们从这篇教育学术前沿的文章中窥之一二。
物型课程:化万物以育人(马斌)| 治理 · 领导力
天下无一物无礼乐,校园每一物可育人。在众多课程之中,物型课程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存在于学校空间文化的构建,存在于学科知识的延展,存在于对器物精神的再认识……
教育是基于物质、超越物质的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再造。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打造有品位的育人环境之中?把握物型课程,重点把握什么?如何建构?本文从四个方面给了我们深度的思考与启示,一起看看吧~~
这样写的孩子叫儿童——谈谈儿童的写作(徐栋 管建刚)
儿童写作是从发现儿童开始的。不承认儿童的独立存在,用成人的眼光打量儿童,不可能有真正的“儿童的写作”。成人为什么总把儿童当成按比例缩小的成人呢?美好是童心的唯一属性吗?有意思和有意义,哪种尺度是对儿童作文的最好判断?成人要的儿童作文的真话与真相还有多大的距离?究竟怎样的孩子叫儿童呢?这种抽丝剥茧、触及灵魂的追问与解构会让每一个教育者回到最初的地方,以儿童的视角认识他们的世界。
学校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董红军)| 众创
学龄前就与智能手机“共生”的青少年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往往超出父母、老师,然而沉迷网络、热衷于电子游戏,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也对家庭和学校构成了巨大挑战。
怎样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如何让主流媒体成为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信息技术课对规范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哪些作为?学生文明上网的规则依据是什么?本文将以一所学校的成功实践,为您详细讲述。
百年老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戴荣)| 观察 · 探路
普通高中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知名老校,都可以而且应该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样史校情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打上明亮的精神“底色”。
有这样一所学校,传承千年文脉、延续百年辉煌,不断加强内涵发展和实现新的突破。作为百年老校,学校历史上的乡贤名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口述校史”课程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校史力量,以杰出校友命名的主题德育课程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我们走近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感受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杂志2019年第9期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
第8期杂志来了: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学校食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 新刊速递
聚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围绕如何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这期杂志划重点了 | 新刊速递
如何理解教育现代化2035?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美育如何刚性落实…… | 新刊速递
未来教育、未来学习、未来教师……什么样?答案在这里 | 独家